浙医二院徐峰:冲在西非抗埃一线的科研“多面手”
远赴一万四千多公里外的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疫情第一线整整工作两个月,作为我国第三批赴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医疗队的医护人员,这段经历给浙医二院感染科徐峰教授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新品耐热小白菜悄然入市 “马大嫂”菜篮子有保障
民谚云“三天不吃青,肚里冒火星”,这句谚语表达了青菜在人们饮食结构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事实上,这里所谓“青菜”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笼统称呼,它是“白菜”的一个类群,在浙江大部分地区常有种植。
夏季新鲜菌菇端上餐桌 农科院实现菌菇“耐热”栽培
为了满足“吃货们”夏季对新鲜菌菇的渴求,省农科院研究员蔡为明和他的科研团队在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奔走在省内各大菌菇产地,通过杂交育种、高海拔培育等方式,开发出了一系列能在高温环境下生长的菌菇品种,填补了多个菇种夏季栽培历史上的空白。
仿鱼摆动无阀微泵研究加速实现无损伤体内送药
丽水学院胡笑奇博士深受鱼类启发,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仿鱼摆动无阀压电泵机理”研究,希望给糖尿病、帕金森综合症等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方法。
丽水学院绿色化学研究项目解“五水共治”源头污染
丽水学院化学化工系主任、副教授严国兵申请的省基金项目“过渡金属催化芳烃碳-氢键的硝基化反应研究”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确立研究,这项“接地气”的基础研究通过有机合成手段实现现代化学的发展及化学工业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与治理环境尤其是五水共治密切相关。
浙江中医药大学首次发现神经病理痛早期机理并应用临床
而在西医流行的现代医学中,中医在疼痛的治疗上另辟蹊径,开创了不少新型的治疗方法。近日,记者从浙江中医药大学了解到,学校助理研究员蒋永亮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在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相关国家基金的系列资助下,多年来开展低频电针干预神经病理痛的研究。
古方新用 国内研制出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国内SLE权威之一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丁兴红介绍,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SLE出现了许多治疗方法,比如西医的激素疗法;在中医药方面,则出现了解毒祛瘀滋阴方这一有效疗法。
防治酒精性肝病 中医药研究前景广阔
酒精性肝病在国内已非常严重,经济水平上去了,喝酒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此,在国家自然基金委和浙江省自然基金委的系列资助下,窦教授团队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人类营养研究所合作,开展了酒精性肝病的分子机制中医药防治研究。其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