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科技频道 > 专题 > 专题稿件  
案例一:“小县大科技”县域科技创新“浙江新昌模式”
2022-10-25 14:37:28 来源: 浙江在线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县域创新普遍存在三方面不足:资源不足、区位不足、动力不足。近年来,新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科技部的指导下,铁了心抓创新,大力探索新时代县域特色创新的新路径,形成了资源不足科技补、区位不足服务补、动力不足改革补的科技创新“新昌模式”,形成了一批可参考借鉴的典型经验做法。

案例一:新昌.webp.jpg

  一、“新昌模式”之一:资源不足科技补

  新昌是典型的山区小县,地貌特征“八山半水分半田”,人口规模仅有40.7万,人才、项目、资金、土地等创新资源禀赋有限。新昌以创新求发展,向科技要红利,走出了一条“小县大科技”的创新之路。一是培育坚守实业做强主业的企业集群。政府引导企业心无旁骛做强主业,将利润用于创新投入反哺实业。由于长期扎根实业、专注主业,新昌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美贸易摩擦等形势下展现出超强的抗风险能力。2021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达到12.29%,是全省平均的1.8倍,银行不良贷款率一直保持在全省最低水平,仅为0.4%。二是厚植重视创新舍得投入的企业家精神。新昌把优秀企业家作为推进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大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与浙大等知名高校联合举办企业家创新专题研修班,邀请优秀企业家代表为机关干部、企业高管授课,重视创新、舍得投入成为新昌企业共识。全县规上企业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一直稳定在3.5%以上,2021年达4.13%;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连续七年超过4%。三是充分激发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坚持把研究院建在企业,把人才留在企业。围绕做强产业链,做精创新链,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设立“专精特新”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个,在符合条件的企业布局建设重点企业研究院、创新联合体,并由其主持重大瓶颈技术攻关。健全省市县三级企业研发机构梯队培育机制,目前通过企业自建、高校共建、设立飞地及创新联盟等方式,基本实现全县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目前,全县拥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473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0家。四是积极推动全球并购抢占技术制高点。新昌出台政策支持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打破地域桎梏,瞄准产业高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以技术为核心的并购重组,近年来累计实施并购重组53起,资金超过190亿元,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增加行业话语权。全县拥有全球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产品15只,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产品20只。

  二、“新昌模式”之二:区位不足服务补

  新昌离上海、杭州等中心城市也有相当距离,又地处山区,在周边县市中区位条件是最差的。但新昌通过不断优化制度供给、营商环境和法治环境,建立起良好的创新生态,让企业安心创新创业。一是围绕企业需求完善政策供给。新昌相继出台了《新昌科技创新20条》《坚持创新驱动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财政科技支出年均增幅不低于15%,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每年根据企业的意见建议修订完善,政策的精准度、企业的获得感明显增强。例如,针对中小微企业创新投入动力不足的问题,取消了政策享受与税收贡献挂钩的限制;针对公共技术服务能力弱专门出台了共建高校技术研究院的意见;针对企业创新投入不足出台了科技金融专项扶持政策,等等。二是严格做到政策兑现百分百。强化制度刚性,建立契而有信的激励机制,严格做到科技政策兑现“五个100%”:产学研协同创新按合同金额一定比例补助100%兑现,研发费税前加计纳税抵扣100%兑现,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按15%依标准征收100%兑现,科技创新成果奖励分配100%兑现,企业研发创新政府补助100%兑现。每年兑现科技政策性财政补助超过5亿元,减免企业所得税近4亿元。三是打造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围绕特色化、高新化、集约化,整合提升高新区、经开区等省级平台,推进工业全域治理,深化亩均低效企业用地整治,园区承载力持续增强,目前9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在省级园区。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在县内布局建设科创服务中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智能纺机创新联合体、国家级轴承和机械产品检测中心等创新服务公共平台,在县外布局建设3个科创人才飞地,有效整合县内县外创新资源。推进社会检测资源开放共享,20家龙头骨干企业82个实验室向社会开放共享创新资源,服务中小微企业近千家。上线“新昌众创共享科创云平台”,打造组织众创、服务众创、成就众创的创新枢纽,使创新要素沿着产业链快速传导,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的“雁阵式”企业创新梯队。

  三、“新昌模式”之三:动力不足改革补

  针对县域创新普遍存在动能不足的问题,新昌紧紧抓住全省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和全面创新改革试点的机遇,以打造创新生态最佳县为目标,坚持改革破题、改革赋能,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动力。一是完善“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出台产学研专项政策,设立研究生与导师团队专门奖项,完善县领导联系高校和研究生团队制度,建设高校研究院集聚园,大力引进大院名所。建立企业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出课题的制度,全面优化“点线面”相结合的科技对接服务,将企业的产业端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端有机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国内外技术新昌用”。平时在新昌搞研发的研究生和导师团队超过80支,规上企业产学研覆盖率达95%。二是优化“政治上给足地位、经济上给足回报、社会上给足荣誉”的创新激励机制,实现从单纯的经济刺激到全方位价值激励的转变。坚持用待遇留人,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把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优先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在政治上给足地位;企业采取股权激励、销售分成、项目制奖励等多种激励机制,在经济上给足回报;每年评选表彰科技创新“好企业、好团队、好专家”,在社会上给足荣誉。三是健全打防并重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积极探索知识产权综合体制改革,成立知识产权保护领导小组,设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维权援助两个中心,成立宁波法院知识产权新昌巡回法庭,建成知识产权“最多跑一地”综合服务中心,推进规上企业知识产权警企联络室全覆盖。强有力的创新保护有效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2021年全县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1.9件,位居浙江省各县市首位。

标签: 编辑:林辰辰
分享到: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