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科技频道 > 专题 > 专题稿件  
科技赋能促共富 | 青田:科技支撑 农遗绽放“共富之花”
2023-01-05 10:33:05 来源: 青田县科技局

  青田稻鱼共生系统2005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稻鱼共生所带来的品牌效益有效带动青田农民致富增收,走出了一条稻鱼共生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青田实践之路。青田县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实现“共生共享共富”,探索出一套科技支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转化的“青田方案”。

image.png

  院地合作建设农遗生态保护体系 

  青田县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浙江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等科研团队深入合作,围绕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生态学功能及其机理、青田田鱼遗传多样性及其维持机理、保护与提升青田稻鱼系统的关键技术环节和途径、青田稻鱼系统的应用潜力等方面实施了一批科技项目,得到国家、省、市、县各类科技专项的支持。中国科学院闵庆文教授团队建立青田县农作物管理站院士专家工作站,提出《关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与发展建议》,制定《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与发展(2016-2025)规划》。上海海洋大学刘其根教授团队专注研究青田稻鱼共生田鱼种质资源,在青田建立稻鱼共生科研基地,推动上海海洋大学与青田县人民政府在青田田鱼的种质资源保护、优良品系选育、规模化繁育养殖、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科技成果助力农遗传承焕发新机 

  “稻鱼共生是典型的传统农耕方式,可以大大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以稻促鱼、以鱼护稻。同时通过水稻良种选育和鱼苗标准化培育、合理投喂,提高了水稻和田鱼的产量,实现‘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目标,通过品牌化经营管理、农旅融合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增收增效。”青田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吴敏芳研究员团队致力于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与发展研究,特别是青田田鱼、青田稻鱼米公共品牌和青田稻鱼共生模式推广,通过挖掘“稻鱼共生”资源和开拓“稻鱼共生”创富项目实现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浙江大学陈欣教授团队研发保护和提升传统稻鱼系统的关键技术,创建出优化配置稻渔复合种养系统的技术通用模式,赴全国各偏远贫困山区,指导农民利用田鱼地方种群发展稻鱼共生产业,帮扶农民脱贫致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千年古法展新机。

  产研融合推动农遗价值加速转化 

  青田加大对稻鱼共生系统的技术应用和产业开发,2003年以来实施稻鱼共生相关县级科技计划项目14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项、省市科技特派员项目2项。省科技特派员胡益民《稻田田鱼健康养殖及其产业化示范》项目,因地制宜推广二种养殖新模式及配套技术,实现二季模式单产田鱼达到250公斤以上,稻鱼连作新模式取得稻鱼双丰收,农药和化肥的投入大大减少,显出良好的生态效益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省科技特派员冯元新围绕稻田田鱼健康养殖及其产业化、“稻鱼共生”与“稻药轮作”模式的进一步示范与推广开展持续性的项目研究,大力推行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等“五统一”的新型山区种植模式,带领农民种植的稻鱼米,种植面积已达7000亩,连续四年获得“浙江好稻米”金奖,2019年获得“中国好稻米”等称号,同时还是首届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的指定用米。


标签: 编辑:林辰辰
分享到: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