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科技频道 > 科学汇  
两位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做客科学发布,带领公众“开卷未来”
2021-07-21 11:11:46 来源: 杭州新闻 记者 季韬 翁丹妮 摄影 金静馨

  当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褪去外壳,如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给大家?当求真务实的科学家走上科普的舞台,怎样向公众准确地传达科学的魅力?

  未来,需要换一种全新的“打开方式”。

  科学,需要一个平台来“诠释”未来。

  7月19日,新升级的“科学发布”迎来的第二场活动,这场很有意思,走进了演播室,为公众带来一场名为“开卷未来”的成果对谈特别活动。

image.png

  浙江,这个科创力量不断奔涌的大地,科技创新已经进入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起点上,进一步聚焦“三大高地”的前沿科学研究,既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有关,又努力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提供强大的科创动能,这是科学发布的初心,也是未来的目标。

image.png

  当有香味的科学遇上解决垃圾渗滤液难题的科学

  被科技赋能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本期做客“科学发布”的两位都是最新的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他们也是来自浙江省青年高层次人才协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液态物质的微纳胶囊化及其在纺织品功能整理中的应用”,这项成果听起来颇为深奥,其实和我们身边的衣服鞋帽、窗帘被套、湿巾面膜等都大有关系。项目第一完成人浙江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科技处处长戚栋明告诉大家,如今,越来越多的功能性物质被“植入”纺织材料领域,赋予普通纺织品抗菌消炎、护肤滋养、镇静安神、驱蚊杀螨、调温变色等功效,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而“微纳胶囊化+功能整理”就是这样一套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纺织品的功能性和附加值。

image.png

  说起自己的科研经历,戚栋明说自己是“在芳香的环境里做感性的实验——做有香味的科学”。因为常和各种天然精油打交道,实验人员、实验室甚至有时整栋科研楼都是香香的。戚栋明把他们做实验的精油比喻成“小精灵”,“我们做的工作就是怎么把这些小精灵巧妙地包起来,按人们的意愿乖乖地停留在纺织品表面,慢慢地释放和发挥功效”。正是对科学的这份热爱,让他觉得复杂的实验也很美好。科技赋能生活,这项和精油、维生素、油脂、烷烃等液态物质相关的成果,除了做成丝巾、时装、枕芯、面膜等纺织品外,还落地应用到了日化、食品、美妆等领域。

image.png

  另一项成果“垃圾渗滤液稳定全面达标排放关键技术及应用”则是呼应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需求,经历12年研发。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浙江等全国十余省市推广应用,累计处理垃圾渗透滤液1026万吨。浙江工商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冯华军教授,作为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也和公众分享了科学背后的研究故事。

image.png

  随着垃圾分类的科普推广,垃圾的科学处理越来越多地走进公众的视线。“垃圾渗滤液”作为一个新名词,很多人可能还是第一次听说。大家都知道垃圾是固体,但实际上它的含水率高达40-60%,在垃圾填埋场中最终都会形成的一种高盐、高氮、高有机的“三高”有机废水,一直是环保领域最难处理的一种废水。常规的“双膜法”处理还会产生30%以上的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且难以处理。冯华军和团队成员在一次次实验中,利用渗滤液中富含腐殖酸“碱溶酸不溶”的特性,开发了特有的酸性混凝沉淀药剂,突破了膜浓缩液有机物去除效果差的难题。结合类似多个小突破,最终实现了垃圾渗滤液全面稳定达标处理。“这告诉我们,科学试验就是要敢于去尝试。”

image.png

  既勇于担当又敢为天下先

  “浙”样的科学精神更值得被诠释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讲过一句话,“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时代不同,楷模不同,却赋予了科学家精神共同的内涵。

image.png

  在圆桌对谈环节,两位青年科技工作者也和浙江省科协科普部部长汪光年一起畅谈科学精神。在戚栋明看来,科学家精神可以概括为三个字——有担当,“科研就好比是在黑房子里摸索,想方设法搞清里面的情况和内在关联。我们是有幸被选中,在某个黑房子里代表人类去探索未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更应有责任心和使命感。”而在冯华军看来,科学家精神是“勇于创新和想象,勇于尝试和探索,敢为天下先。”

  作为浙江省科协重点打造的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三年来,在科技成果科普发布的舞台上,43位科学家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公众介绍他们的科技成果,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

  对此,汪光年强调了两个字“诠释”,把学术语言按照科普的语言来诠释。而接下来,“科学发布”还会进一步探索高端的学术资源怎么向公众进行更有效的传达,让科学有意思,让科学家成为青少年心目当中的网红。

image.png

  全新的科学发布来了!

  打造浙江公众身边的“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日前,国务院正式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五项重点工程,其中,“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位列重点之一。

  在“科学发布”上,科学家们变得更加温暖而有趣:李兰娟院士告诉大家,我们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站得住脚的科技成果,也需要更落地的大众科普;浙江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胡富强教授告诉公众,一项研究如何坚持15年,在黑暗中探索要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院长林强用了一个有趣的比喻,可以把大目标分成很多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会得到一个“小欢喜”,每一个“小欢喜”集合起来,都会成为你前行的强大动力。

  让科学与公众零距离,这样的发布活动还在继续。成果更聚焦、范围更广泛、传播更快速、解读更贴地气。进阶版的“科学发布”正在推出成果发布季,面向公众对2020年度奖项进行集中解读,尤其关注“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和民生领域。


标签:科学家;垃圾渗滤液;科普;科学发布;浙江省;发布;纺织品;科技资源;科学精神;成果 编辑:林辰辰
分享到: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