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科技频道 > 科技即时报  
四位不同年代的科学家,讲述自己的“科学之路”,这场分享会,让科学与时代在“浙”里相互提问
2022-07-26 17:49:18 来源: 橙柿互动 记者 翁丹妮 摄影 金静馨

  60后、70后、80后、90后,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印记。最早一代的科学家,响应国家号召和使命,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而新一代的科学家,用青春砥砺报国之志,勇攀国际科技高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与责任,面临的相同的课题,一代代的科学家努力书写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答卷。

微信图片_20220725192748.jpg

  当时代向科学发问,科学会如何作答?今天上午,一场科学与时代的对话在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大屋顶剧场发声,这是浙江省科协与都市快报联合打造的“科技成果科普发布”特别活动。四位不同年代的科学家齐聚在这里,分享他们与科学结下的不解之缘,以及他们各不相同、却又有着相似之处的“科学之路”。

微信图片_20220725192756.jpg

  打破国际垄断、发现全新策略

  这些科学家用自己的故事诠释科技向善、科技为民

  从0到1的过程,开头总是最难的,科学研究亦是如此,第一位分享嘉宾就是这样开始他的“科学之路”的。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院长姚建华,他的研究领域,恰恰是中国制造业的痛点和难点。

微信图片_20220725192639.jpg

  在今年冬奥会的开幕式上,我们看到激光雕刻的水晶雪花,如今,激光应用在我们生活中似乎无处不在,我们把激光称作“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但在姚建华的年代,激光还并不常见。

  1994年,姚建华递交了第一个“激光中心”建设申请报告,成立了一个没有激光器的激光团队,开始了他的追“光”之路。激光加工技术更多运用在大型汽轮机等高端部件的生产领域,曾经这些高端部件高度依赖进口,价格非常昂贵。而姚建华通过自主研发全面替代进口,打破行业垄断,这一创造性突破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微信图片_20220725192703.jpg

  大国重器,就是中国底气。姚建华带领团队研究的“高质高效激光表面改性技术及其工业应用”获得了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去年7月,“科技成果科普发布”也对此进行了发布活动。

微信图片_20220725192731.jpg

  时代在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面对威胁人类健康的各类疾病,亟需医疗领域的创新,而医学科学家恰恰正是医疗创新的主力军。这一次,时代需要更多的医生成为左手《柳叶刀》、右手“手术刀”的医学科学家,更多的科研成果可以向临床实践转化,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贡献。第二位分享嘉宾就是其中的代表。

微信图片_20220725192912.jpg

  杭州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副院长、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王利宏,由他主持完成的《冷冻及射频消融在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及围术期抗栓治疗的探索》,获得了2019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王利宏也通过“科技成果科普发布”活动,向公众科普了这项成果。

微信图片_20220725192926.jpg

  面对基础科研和临床科研的选择,王利宏并不纠结,在他看来,基础科研面向未来,临床科研立足当下,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医学科技工作者应该从临床实践发掘科研主题,围绕临床需要开展科研,同时也应该让科研结果指导临床应用,实现科研转化服务临床。

微信图片_20220725192904.jpg

  除了成年人的健康,也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关注儿童的健康,并且发现儿童的疾病并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它们有自己独特的机制。第三位分享嘉宾就致力于儿童肿瘤药物靶标发现及创新药物研究。

  浙江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青年长江学应美丹看到儿童恶性肿瘤临床药物治疗仍停留在传统细胞毒类药物,严重滞后于成人肿瘤,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儿童肿瘤发生机制和药物靶点研究的严重缺乏。

微信图片_20220725192950.jpg

  今年5月份,应美丹把她们团队对儿童肿瘤药物新靶点的发现及创新药物研究进展,向公众做了科普发布。法国科学院院士称“这种方案可能是部分急性髓性白血病分化治疗非常有希望的新策略”。

  在应美丹的“科学之路”上,榜样的力量起了很大的作用,“导师是可以把你的人生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的人”。而在人生的选择题上,应美丹觉得“选择走更难的路,才能成长,才能见更美的风景。”

微信图片_20220725193007.jpg

  时代继续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在年轻的科技力量中涌现。今年1月,之江实验室软体光致动器研究成果登上《自然》子刊,第四位分享嘉宾就是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这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一束光”的驱动蕴含巨大应用潜力。

微信图片_20220725193105.jpg

  说到之江实验室,大家都会想到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题,“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35岁以下成员占比近九成,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

  这些在公众眼中闪耀的奖项和科学家,在之江实验室类人感知研究中心研究专员肖建亮眼里,其实就是跟他一样,大多数的、在普通大众视野之外的、平凡而执着的科研工作者。肖建亮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科学之路”,尽管在这条道路上起步没多久,他已然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其实大多数科学家,包括今天在座的另外三位,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时时刻刻都在考虑怎么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而不是只关注个人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20725193135.jpg

  活动现场,快报的小读者们也争先恐后地向科学家们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你们是怎么成为这么厉害的科学家的,你们小时候也要做很多的作业吗?”“科学家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我想成为一个科学家,我现在要怎么做?”童真的问题给现场带来阵阵欢笑。嘉宾们也认真回答了孩子们的问题,“科学家是一种探索未知的职业,希望你们能够保持好奇心,在现阶段尽量多的涉及各种领域,有可能的话,也要多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敏锐力,要尝试更多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微信图片_20220725193403.jpg

  “我的第一次失败”

  有人说,科学家是代表人类去黑屋子里探索未知的人。每一个华丽的故事,似乎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可是我们发现,有时经历一番折腾,一切好像又回到了原点。

  越过山丘,如何面对黑暗中的探索?来听听不同年代的科学家的“第一次失败”吧!

微信图片_20220725193305.jpg

  ·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院长,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姚建华

  “其实对理工科研究来说,无数次的失败是非常正常的,正是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迭代,才能让我们的成果往前进一步。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有一次做千瓦级的试验不小心灼伤了我的皮肤,好几个月才痊愈,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我现在也常告诫我的学生,安全保障是第一位。”

微信图片_20220725204644.jpg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杭州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副院长,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  王利宏

  “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没有心情再做下去。我在博士的时候做动物模型,用老鼠做心梗手术,那个时候白天上完班晚上在实验室做手术,一开始死亡率非常高,有时候一晚上做了六只老鼠,第二天起来全死了。”

微信图片_20220725193159.jpg

  ·浙江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应美丹

  “在我看来,做实验没有成功失败,我会把成功看成阳性结果,失败看成阴性结果,其实阴性结果也很重要,那些所谓不成功的结果,其实也在为下一次尝试提供新的方向。所以我常常鼓励我的学生要积极面对阴性结果,不用为此沮丧。”

微信图片_20220725212208.jpg

  ·之江实验室类人感知研究中心研究专员  肖建亮

  “在我读博的前两年,有整整两年我没有出任何成果,这对任何一个博士生都是很可怕的,所幸的是,我知道自己的研究方向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我的技术路线,所以我坚持下来,继续试验调整。直到第三年,才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让我明白科研过程总会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要学会与压力并存。”

微信图片_20220725193250.jpg

微信图片_20220725203940.jpg

  肖建亮给他的小粉丝签名

  【科技成果科普发布】

  科学的诞生经历高峰和低谷,科学之进步,无疑是在充满试错的崎岖道路上一路前行。一个科研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从立项申请,到阶段性成果发布、学术交流,最后传达给大众,每一个阶段,都值得被科普,值得被看见。

  这也是“科技成果科普发布”的意义所在。

  作为全国样本、浙江创新,由浙江省科协和都市快报联手打造的“科技成果科普发布”已经持续举办了四年。我们相信,科技成果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科学家的学术报告,它更是与所有民众都息息相关的大事件。

  四年来,“科技成果科普发布”也在不断寻求创新突破,不止不行,不破不立。共计推出53期活动,收获1380万线上关注,吸引了龚晓南院士、薛永祺院士、李兰娟院士、徐世烺院士等顶尖科学家的参与。这个品牌也写入浙江省科普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活动现场,浙江省科协科普部部长龙爱民也为四位嘉宾颁发了“科技成果科普发布”特聘专家聘书。随着今年科技进步奖的发布,新一季发布季也即将启动,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标签: 编辑:林辰辰
分享到: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