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科技频道 > 科技即时报  
第四届“最美浙江人·最美科技人”访谈④
王克剑:稻花香里谱写青春之歌
2021-12-26 11:59:33 来源: 浙江在线

  人物简介:王克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得者(农业领域首次),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农科英才领军A类人才。主要开展生物育种前沿技术研发工作,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成功获得杂交稻克隆种子,实现杂交水稻无融合生殖“从0到1”的突破。获第四届“最美浙江人·最美科技人”荣誉称号。

image.jpeg

  “年轻有为”,是王克剑给人的第一印象。这位“80后”水稻专家,出身农家,学有所成后又“重返”稻田,在科研无人区迎难而上,围绕基因组编辑和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开展攻关,取得了阶段性的丰硕成果。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农业科学研究的第一线,潜心钻研、躬身实践,在稻花香里谱写自己的青春之歌。

  农学研究要顶天立地

  “我是机缘巧合才进入了这个领域,但是并没有想过要从事农业研究,但越往里钻研,越觉得别有一番天地”,回忆起当时的“入行”经历,王克剑感叹道。高考填志愿时,他本想填报金融、计算机等热门行业,却被扬州大学的农学专业录取了,“当时我还有些失落,觉得农学和自己心目中高大上的行业有差距”。但本科实习期间,在从事遗传学研究工作导师的影响下,王克剑对遗传学领域的了解逐步加深,也被其中的妙趣所吸引,于是决心继续深造,从事相关科研工作。

  2009年,王克剑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完成了博士学业并留所工作,在前辈们的言传身教、悉心指导下,他开展了水稻前沿基础理论的系统研究,同时关注着水稻生产现状及科研进展,这段时光也是他积淀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关键时期。之后,秉承着更好地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服务农业的想法,他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来到了位于杭州的中国水稻研究所工作。

  在研究所期间,王克剑始终牢记科研人员的初心和使命,将研究团队的主要方向定位于着力攻克一批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水稻所作为农业研究‘国家队’,我们科研人员做研究也要‘顶天立地’,既要探究处于国际前沿的顶尖技术,也要立足国家和人民的需求,做出实实在在的成果”,王克剑说。

image.jpeg

  啃下了“无融合生殖”的硬骨头

  刚到水稻所时,王克剑经常下基层,不断向一线育种家、农技推广人员、种粮大户请教,努力寻找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问题。调研走访中,他发现杂交水稻的培育虽然实现了水稻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但杂交水稻种子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优良性状无法“遗传”。这就造成科研人员必须年年为杂交作物制种,农民也必须每年重新购买新的杂交种子,成本大大提高。因此,如何解决制种问题成了萦绕在王克剑心头的一件大事。

  早在20 世纪 30 年代,国际上就已提出利用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的论断,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先后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在这一战略前沿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我国从 20 世纪80 年代也开始开展攻关,但一直未能取得突破。在无前人成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王克剑仍决定迎难而上,把无融合生殖这一困扰了几代农学家的难题作为研究团队的长期主攻方向,争取啃下这块硬骨头。“虽然像是摸着石头过河,但这项研究对农业生产是极其重要的,若能取得突破将有巨大的普惠性”,他暗暗下定决心。

  尽管前期在基因组编辑领域的积淀为整个团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重重挑战还是接踵而来。经常是实验室里的测试数据看似完美无缺,但一到田间实验就出现各种问题,一切只好推倒重来。每当情绪低落时,王克剑总是自我鼓励“做任何事情,哪怕已经跌入谷底,都要坚持。因为坚持之后,才能看到希望”,这种精神也感染着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

  “我们这项研究是前沿科技的新探索,‘新’也就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更多的未知。问题很多,困难很多,但有时候留给我们的时间很少”,王克剑团队里的“元老级”成员刘庆告诉记者,在那段攻关日子里,王克剑带领大家“两点一线”,在稻田和实验室间两头交替进行试验,累了就睡在研究所的宿舍里,全团队都全身心地投入科学研究中。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经历多次失败、反复总结之后,2019 年 1 月,王克剑团队发表了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建立无融合生殖体系、成功获得杂交水稻克隆种子的研究成果,实现了杂交稻无融合生殖从0到1的关键突破。该成果的发表为提升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国际科学界和农业领域的广泛关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杂交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都对该项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image.jpeg

  只要有种子就有希望

  王克剑所在的科研团队——基因编辑与无融合生殖课题组是一个由十多人组成的创新队伍,所有成员都是80、90后的年轻人,与研究所里的其它课题组比,这支队伍更年轻,也更有活力。

  “王老师是个思维非常活跃的人,也很有亲和力,他非常注重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每周会举行一次例会,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探讨问题,我经常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们的很多灵感也是在讨论甚至是争论中获得的”,新加入的90后硕士研究生尚美奇说。正是得益于良好的团队氛围,课题组里的每位成员都一直保有探索科学奥秘的好奇心。

  作为团队的领头羊,王克剑秉承着科研人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工作中充分践行“零缺陷”“零失误”的准则;坚持“博采众长”,不断吸纳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成员,营造多学科融合取长补短的良好氛围;制定完善且有利于科研创新的机制,让成员们都能充分迸发创新潜能……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建立了水稻多基因编辑系统,创建了多个变体基因组编辑系统,大幅度提高了水稻遗传重组频率.......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科研楼里的一句标语,就像一盏明灯,激励着王克剑和他的队友们不断探索知识海洋的边界。尽管在无融合生殖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王克剑还是谦虚地表示这只是阶段性的进展,从有性生殖到无融合生殖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前方可能依旧困难重重,但只要有种子就会有希望!(浙江省科技厅供稿)

标签: 编辑:林辰辰
分享到: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