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科技频道 > 地市网闻联播 正文
忙趁春风育香菇 省农科院在武义助力亩产百吨香菇
2021年03月20日 11:50:07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曾福泉 见习记者 何冬健 共享联盟武义站 陶峰松 郑丽佳

  “你这个菇长得漂亮,个头饱满,肉质厚实,不错!”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所长蔡为明研究员蹲下身子,观察着大棚内蓬勃生长、散发着清香的香菇,对菇农张洪有竖起了大拇指。

  香菇是金华市武义县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在这里,每年冬天和春天是香菇种植的旺季。惊蛰后的第一个周日,顾不上休息,记者就跟随蔡为明来到武义县“云上菇镇”新宅镇新宅村,走进田间地头传经送宝,受到乡亲们的欢迎。

  一下车,蔡为明就直奔食用菌生产基地,和当地菇农拉起了过节家常,聊起了种植经验。还在自家香菇大棚里忙碌的张洪有,一听说从省城来了专家蔡为明,赶忙把沾满木屑和泥巴的手在自己的衣服上抹了两把,一路小跑过来,握着他的手久久不肯放,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多亏了公司的菌棒,我拿回家就能出菇,中间有什么问题一个微信来帮我解决。今年我拿3万袋菌棒,前段时间市场价格好,我一天就能卖近2000元。”

  蔡为明在大棚内观察香菇种植情况

  张洪有所说的“公司”,正是武义创新食用菌有限公司。2008年,蔡为明带领“食用菌团队科技特派员”入驻武义县,发现当地菇农“土法制棒”既费时又费力,一旦灭菌不慎还有全盘作废的风险。瞄准菌棒这一关键环节,他和团队参与创办了该公司,新建专业化的生产线集中生产菌棒。统一制好的菌棒直接交给菇农进行出菇管理,解决了武义食用菌产业的“老大难”问题,让菇农种菇既轻松又有保障。

  我们看到,平均用时不到2秒,一个包装完整的料棒就会从全自动生产线的出口里“吐”出来。送入超过100摄氏度的灭菌炉内统一灭菌,再通过传送带进入无菌接种室完成接种。

  “比起传统方法,我们的生产方式不仅效率增加了一倍,而且成品率高达95%以上。”蔡为明告诉记者,目前利用固体菌种制作菌棒的技术已趋于成熟,这次他来到武义县,还要与企业科研人员一起开展液体菌种方面的技术攻关,尽早以更先进的技术给当地菇农带来更多实惠。

  蔡为明在大棚内向菇农介绍香菇的生产种植要点

  “钱支援,物支援,不如来个科技特派员”,这句流传在武义菇农们口中的顺口溜,体现了群众的所急所盼,也饱含着对科技专家的感激之情。除了新品种选育示范推广和菌菇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提升,蔡为明团队突破了香菇周年化栽培技术。香菇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市场售价比常规品种技术高出不少,让菇农们增收致富有了门道。截至目前,蔡为明团队在武义培育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15家、家庭农场10家,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专业大户达到了24户,菇农们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微信图片_20210222202925.jpg

  蔡为明在大棚内向菇农询问今年香菇种植情况

  “2020年公司共生产菌棒50万袋,今年将达到150万袋,预计来年可达到每天生产6万袋的水平,从而带动更多农户走上标准化生产。”武义创新食用菌公司负责人施礼介绍说,通过省农科院技术支撑与扶持,“创新业、育新种、推新法”的科技创新之路,在武义新宅镇、大溪口乡等地遍地开花,让大山里的“小农户”真正走上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

  眼下,蔡为明团队正在武义县创建亩产百吨香菇、百万元产值的“双百共富”模式。“我们争取年生产量达到2000万袋,以点带面铺开去,切实让更多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科技助推香菇产业兴旺、乡村振兴,蔡为明许下了自己的开春愿望。

标签: 香菇;武义县;团队;食用菌;种植;灭菌;张洪;科技特派员;新宅镇;大棚 责任编辑: 林辰辰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